學名:Sinanodonta lauta
英名:Chinese pond musse
中文名:河蚌
台語名:番婆蟯(屏東縣南州、崁頂、新埤)、蟯杯(嘉南沿海)、田刀(中北部)
形態特徵河蚌外形呈橢圓形和卵圓形。殼質薄,易碎。兩殼膨脹,後背部有時具后翼。殼頂寬大,略隆起,位於背緣中部或前端。殼面光滑,具同心圓的生長線或從殼頂到腹緣的綠色放射線。膠合部窄,無齒。斧足發達。雌雄異體。卵在春季受精,約2個月可發育成鉤介幼蟲,排出體外。卵若在秋季受精,胚體在母體內越冬,次年春季發育成鉤介幼蟲排出體外,鉤介幼蟲排出體外后,均需寄生在魚體上,待發育成幼蚌后脫離魚體,沉入水底,營自由生活。

棲所生態河蚌是蛤類的一種,分佈於亞洲、歐洲、北美和北非,淡水湖泊、河流、池塘中習見的雙殼類,底埋生活。

漁業利用肉可食,亦為魚類、禽類的天然餌料,家畜、家禽的飼料。有的種類可用做淡水育珠。

河蚌P_20150110_172253_BFP_20150112_070543P_20150112_070558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