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釣區
2020年大甲溪支流觀音溪、橫流溪、北坑溪、中嵙溪、裡冷溪、雪山坑溪河段、竹林溪河段、有勝溪、東卯溪、烏石坑溪河段、裡都溪、抽藤坑溪、食水嵙溪河段、軟埤坑溪、塭寮溪河段均為禁釣區。 水壩上下游500公尺範圍內都公告為禁釣區,這項規定已公告實施多年。違反規定者經查獲,將處以3萬至15萬元的罰款。

目前分類:魚類介紹 (5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蝦虎魚即指魚類分類學鱸形目中的蝦虎魚科Gobiidae),又作鰕虎魚科。它是魚類中最大的之一,已知品種超過2000種。絕大多數體型細小,一般短於10厘米。世界上最短小的脊椎動物要數侏儒蝦虎魚(Trimmatom nanus)和矮蝦虎魚屬(Pandaka)也屬蝦虎魚科,它們成大後也短於1厘米。體型較大的蝦虎魚有擬蝦虎魚(Gobioides)的種類,體長可達30厘米,但這是少有的例外。儘管蝦虎魚本身不是人們的重要食物來源,但它們卻是許多經濟魚類(如鱈魚黑線鱈黑鱸比目魚等)的重要食糧。

蝦虎魚類最突出的形態特徵就是其腹鰭癒合成一吸盤狀。該吸盤的功能與的背鰭吸盤和圓鰭魚科的腹鰭吸盤類似,但在解剖上是十分不同的結構,因此只是趨同進化的結果。經常可以看到野生的蝦虎魚以吸盤吸附在岩石或珊瑚上,在水族箱中它們也很樂意吸在魚缸的玻璃上。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鯽魚

鯽魚

中文名稱: 鯽魚

英文學名: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命  名  者:Linnaeus

科  名:鯉科

俗  名:鯽仔(黑鯽) 

形態特徵: 體短而高,前半部弧形,腹部圓形,頭短小。口端位。無鬚。下咽齒一行。體被中大型圓鱗;側線完全,微向下彎,後部延伸達尾部中央。背鰭基部較長,背鰭第三根刺較弱,後緣鋸齒細而密。體呈黑褐色,腹部銀白或淡黃。各鰭黑灰色。
習  性: 廣溫性魚類。以水草雜生與泥質淺水域最多。生性敏感而警覺性高。為雜食性魚類,幼魚以浮游動物為主食,成魚則以植物碎片、藻類、腐殖質或底棲甲殼類為食。
毒  性: 是膽毒魚類,但鯽魚個體小,膽更小,一般人不會吞服鯽膽治病。   
可否食用: 可
地理分佈: 原產於中國大陸及日本,早期移民即引進至台灣。目前台灣西部溪流中、下游與湖泊、溝渠均有分布。在淡水養魚縣市的水庫、養殖場皆有。
棲息深度:底棲性
尺寸大小: 市場體型都在300克(半台斤)為多。
漁業利用: 肉性平,味甘,弁鈰殿囮Q濕、和中開胃活血通脈、利水消腫。鯽、冬蟲草熬湯飲,治產婦無奶。鯽、豆腐煮水飲,治麻疹。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郭魚  

科 別:慈鯛科

吳郭魚俗名:南洋仔、南洋鯽仔、非洲仔、福壽魚

分 類 型 態:周緣性淡水魚類

體長:一般約10至30公分,適合捕捉體長30至40公分最大約50公分左右。

其中文名吳郭魚是紀念吳振輝郭啟彰兩位先生於1946年新加坡將其引進。

吳振輝郭啟彰兩位先生從新加坡引進原產於非洲的「莫三比克種吳郭魚﹙Oreochromis mossambica﹚」種系,又稱「南洋鯽仔」、「南洋鮐仔」、「黑鯽仔」,民國38年正式命名為「吳郭魚」,這也就是台灣吳郭魚類的始祖,而吳振輝先生更被尊稱為「吳郭魚之父」。

1966年 : 尼羅種吳郭魚

由水產試驗所鄧火土所長及海洋大學游祥平教授自日本引進的「尼羅種吳郭魚(Oreochromis nilotica)」,具有耐寒性較佳、雜食性、體型大、成長快速、換肉率佳等的特性,商品價值高,為消費者所喜愛,目前仍有部份業者養殖。

 

1968年配種出俗稱「紅尼羅魚」的紅色吳郭魚,為吳郭魚的養殖揭露曙光。

1969年將莫三比克種雌吳郭魚與尼羅種雄吳郭魚雜交所改良而成的新品種稱為「福壽魚」,至此,吳郭魚的養殖與發展正式為人所重視。

 

原產於非洲,屬於慈鯛科之熱帶魚類,和鱸魚相似。通常生活於淡水中,也能生活於不同鹽份含量的鹹水中,可以存活於在湖,河,池塘的淺水中。牠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絕大部份吳郭魚是雜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此魚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裡能夠生長。

 

台灣鯛是「優質化的改良吳郭魚品種」,前身吳郭魚經過世代接替、雜交繁殖,品種已不單純,為了提高魚種出口競爭力,只有高品質且經生產加工認證﹙台灣鯛產品規範﹚的改良品種吳郭魚,才是正港的「台灣鯛」,牠是目前政府單位在學區魚塭大力推廣養殖的主要魚種之一。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蝦 2  

科 別:對蝦科

魚 種:中南美白對蝦

俗 名:白蝦

分 類 型 態:對蝦類

體 長:一般長12至18公分。適合捕捉體長約15公分左右,最長可達30公分。

「白蝦」原產地在中南美洲太平洋岸,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至秘魯北部間,對惡劣環境的適應性高,抗病力佳,再加上肉質甜美,目前已大量取代「草蝦」,成為本地主要放養蝦種。

 

白蝦屬於雜食性蝦類,且適合鹹水養殖,因其活動及棲息處主要位於魚池底部,和一般養殖魚種的活動水域沒有衝突,所以在多種魚類養殖池中,都可見到混養白蝦的蹤跡。

 

一般而言,蝦子的養殖條件略高於一般養殖魚種,所以飼養時須特別注意寒害、病毒侵襲等問題,蝦池放養前,曬池消毒等工作一定要徹底確實,養殖期間的水質、蝦子密度控制、飼料營養等也要力求均衡才行。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曲腰魚(總統魚)   

曲腰魚

 

科 別:鯉 科

魚 種:翹嘴紅鰭伯

俗 名:翹嘴魚、曲腰魚、總統魚

分 類 型 態 :初級淡水魚類

體 長:一般長約20至25公分左右,野生種最長可超過50公分

「曲腰魚」因腹部略帶彎曲而得名,是日月潭裡最為著名的魚種,牠的肉質細嫩,美味可口,曾贏得先總統   蔣公的喜愛,因此而有「總統魚」的稱號。

 

本島曲腰魚主要產於西部河川下游、湖泊、池塘等靜水域或河川緩流處,為中小型肉食性魚類,適應性強,性格較為兇猛,在學區養殖池中較為少見,主要是隨引進養殖池的淡水水源﹙灌溉渠道用水﹚所夾帶。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星鱧  

科 別:鱧 科

魚 種:鱧

俗 名:鮕鮐、鮕魚代、月鱧

分 類 型 態 :初級淡水魚類

體 長:一般長約20公分。最大可超過30公分以上。

七星鱧體長略呈圓筒狀,喜歡棲息於河流及池塘中,七星鱧最大的特徵就是尾部有個圓點的斑紋,因其鰓的上半緣演化出特殊器官「上鰓器」,可以直接浮上水面呼吸空氣,因此可以生活在混濁的沼澤或是缺氧水域中。

 

七星鱧屬晝伏夜出的魚種,白天棲息於水域底層,夜晚則以獵食小魚及甲殼類為主食,因為牠擁有兇猛掠食本性的緣故,一般野生鱧魚體長達15公分後,幾乎就沒有天敵,所以鱧魚在飼主心目中屬於「黑名單魚種」,若在養殖池裡被捕獲,常立即遭到「就地處決」的命運。

 

早期七星鱧曾為人們飼養供食用所需,現今七星鱧的野生族群,多是人為野放或是脫逃所繁衍的。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 鰻  

科 別:鰻鱺科

魚 種:日本鰻

俗 名:

分 類 型 態:周緣性淡水魚類

體 長:一般成魚約60至90公分左右

適合捕捉體長約50至70公分

養殖最長可達150公分

灰康吉鰻學名Conger cinereus),俗名白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糯鰻科的其中一個

深度 :

水深1~80公尺。

特徵 :

本魚體延長呈管狀,口大,具利齒。魚體背部為暗褐色或銀灰色,腹部白色,胸鰭黑色,背鰭長,背鰭起點在胸鰭中央,背鰭與臀鰭邊緣為黑色。脊椎骨139~146枚,體長可達130公分。

生態 :

本魚屬底棲性魚類,生性兇猛,成熟個體中雌魚的體型較雄魚大。肉食性,以小魚及為主。有季節性洄遊的習性,繁殖期約在4~8月,產浮游卵。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文學名: Cyprinus carpio

命  名  者: Linnaeus

科  名:鯉科

俗  名: 代、(駘)仔

鯉魚是一種軟鰭淡水魚,生活在池塘或緩流中,植食性,可長得相當大,壽命很長,原產地亞洲錦鯉就是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觀賞魚。

特徵 : 體延長、側扁、吻鈍圓、吻長大於眼徑。上唇與下唇相連於口角。鬚兩對,吻鬚長為眼徑1/2,颌鬚長與眼徑相等。背鰭第四隻不分支鰭條呈棘狀,後緣具鋸齒。

習性 : 產卵期在春季,在台灣皆以人工繁殖繁衍。

毒性 : 鯉膽汁雖可治病,但膽汁含鯉醇硫酸酯納有毒成分。不能過量吞服鯉膽,以免中毒。鯉魚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鱸鰻,俗名花鰻、烏耳鰻為輻鰭魚綱 鰻鱺目 鰻鱺亞目 鰻鱺科的其中一

特徵 : 本魚體圓粗大;頭中大,呈鈍錐形。體被灰黑或黃褐但具有斑紋,腹部為銀白色;背鰭和臀鰭都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和尾鰭連結成一體而不易區分彼此。體長可達160公分。

生態 : 本魚棲息在砂泥底部的肉食性魚類,鱸鰻的成長過程和日本鰻鱺相似,其幼魚在河川中成長,成魚在春末夏初降海產卵,孵化後的仔魚經柳葉形期的變化成透明的鰻線,需耗時五個月,才再回到河裡生存。白天全身隱藏在泥地中,只有露出一個頭部呼吸,到了夜晚即游出覓食,以其它魚類、為食。

鱸鰻 23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鰡

科 別:鯉 科

魚 種:青 魚

俗 名:烏鰡、草鰡、黑鰡

分 類 型 態:初級淡水魚類

體 長:成魚一般可達100公分。適合捕捉體長約50至70公分,最長可達200公分。

烏鰡俗稱「青魚」,魚體光滑、體色偏青黑色,在背部及魚鰭方面最為明顯,腹部呈灰白色。

 

﹙「草魚」和「烏鰡」都是鯉科魚種,體型都十分碩大,分辨牠們最好的方法是根據體色的差異來辨別,草魚體色偏「金黃色」,烏鰡體色則較深,幾乎是「深灰色」,另外,烏鰡的頭部外觀較尖,草魚則較為圓齊,這點也可作為分類時的依據。﹚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草魚

科 別:鯉 科

魚 種:鯇

俗 名:鯇、草魚

分 類 型 態:初級淡水魚類

體 長:一般可達1公尺。適合捕捉體長約50至70公分,最長可達120公分。

草魚(學名Ctenopharyn odon idellus),又稱鯇魚

草魚是台灣地區普遍常見的淡水大型養殖魚類,在野生環境中主要以湖底或邊緣的水生植物為食。

草魚和鯽魚類似,在養殖池內負責清除多餘的水草,由於草魚幾乎為素食主義者,基本上不太會搶食飼料,飼主會特地準備牧草以供其食用,當水中食物不足時,可愛的草魚會啃時食蔓生至水邊的雜草,成為名符其實的「草」魚。

別看牠們體重達二、三十台斤,他們可是性情活潑的魚種,常成群覓食,活動力也強,屬標準的混養魚種,在食物充足的狀況下,草魚成長非常迅速。

不過食用時,要注意牠的「」有毒,民間傳說草魚膽具有特別療效,但不宜生食。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頭鰱

科 別:鯉 科

 

魚 種:黑 鰱

 

俗 名:大頭仔、鰱仔、黑鰱

 

分 類 型 態:初級淡水魚類

 

體 長:一般約50至100公分左右。適合捕捉體長約50至70公分,最長可達120公分。

 

俗稱「大頭鰱」的「黑鰱」,外型特徵就如牠的名字一樣,擁有比例極誇張的超大頭部及

 

嘴巴,另外牠的眼睛位於頭部兩次側偏下方位置,體色偏黑。具有洄遊習性,平時多生活在有

 

一定流速的水中。生長迅速,最大個體可達40千克。

 

大頭鰱的性情溫馴,時常緩游於水域上層,主要以攝食動物性浮游生物為主,成長快速。在養

 

殖池裡,大頭鰱主要活動於上層及中層水域,因為表層水域光線充足,溶氧較高,大頭鰱的主

 

食─浮游生物較多,大頭鰱也因而多出沒於此。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鯁魚

英名 : Mud carp

學名 : Cirrhinus molitorella

俗名 : 鯪仔、鯁仔、鯪魚、青鱗魚、鯪公、土鯪

目名 : 鯉形目 (Order CYRPINIFORMES )

科名 : 鯉科 (Family Cyprinidae )
             魚巴亞科Barbinae

鯁魚為外來種(自大陸引進),通常以12~30公分較常見,最大體長可達60公分以上,較大者可達8公斤左右。為初級淡水魚類。喜好棲息於水溫較高的水域中。活動於下層水域,雜食性。主要攝食附著藻類、有機碎屑及浮游動物、底棲動物等。活潑,善群游活動。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鯰魚  

學 名 : Parasilurus asotus
俗 名 : 鯰 仔
英 名 :Chinese catfish 、Mudfish

鯰魚喜棲息於泥底,以底棲動物和浮游生物為餌,有時也吃些細碎水草。具夜間活動習性,成魚捕食小魚及甲殼類等,一口吞食之。鯰魚性貪食,殘食性強。鯰魚之體型與塘虱魚相似,二者之區分主要在於背鰭,鯰魚背鰭小,塘虱魚背鰭大且長。屬於溫水性魚類,攝食動物性餌料,雌魚成長頗速,且大型魚均為雌性,具養殖價值,雄魚體型小不具養殖的價值。

鯰魚沒有魚。一般都有鬚,和其他淡水魚不同,鯰魚都是夜行動物,主要感覺器官不是依靠視覺,主要依靠觸鬚或其他感覺器官。一般為雜食性,也有幾種食物單一,如寄生鯰只食動物血。幼魚時有口部3對鬚,長至成魚則有部分退化。鯰魚成魚長度約為30~50公分,最大可達150公分,體色大部份呈灰黑色或灰黃色,腹部則為白色。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體鰟鮍(ㄈㄤˊ ㄆㄧ)

學名:Rhodeus ocellatus (Kner)

英名:Rose bitterling

俗名:牛屎鯽紅目鯽仔橘魚

如下圖,應該是屬於台灣石鮒(ㄈㄨˋ)品種。

牛屎鯽仔(紅目鯽仔) 7

如下圖:這一尾怎麼和牛屎鯽不一樣 它正確的名字叫條紋二鬚魞(ㄆㄚ ˊ),也是台灣原生種的魚類,現今能從現江湖,我們應該感到欣慰愛惜,更要加強天然環境的保護http://mypaper.pchome.com.tw/luson_2/post/1325818878

8  

牛屎鯽仔有兩種,一是高體鰟鮍(ㄈㄤˊ ㄆㄧ);另一種就是台灣石鮒(ㄈㄨˋ)

牛屎鯽仔的俗名紅目仔,雄魚身體發亮,體型較大,母魚顏色較淡,有一條細長輸卵管,眼睛呈紅色,所以俗稱為紅目仔,長約5至8公分,是相當可愛的台灣原生種魚類,可作觀賞,以前農業時代,水牛耕田後為了散熱都會牽到水中泡水,在水中大便就有一大群牛屎鯽仔來爭食,所以稱為牛屎鯽仔,它在生熊系裡是專門食用鱼類的排洩物,是標準的清道夫,是環保魚,壽命可活存二年。

牛屎鯽仔要繁殖一定找到河蚌,因為它與河蚌互惠共生,相互借腹懷胎,牛屎鯽仔找到了河蚌,母魚就把輸卵管插到河蚌縫隙裡產卵,雄魚在後面排出精液,卵子就在河蚌的腹腔中授精,經四天孵化發育成長至幼魚,河蚌就成為牛屎鯽仔的保姆,當小魚快要離開河蚌時,河蚌就將自己的子代寄放在牛屎鯽仔的鰓腔中,待發育成幼蚌而掉入水中,河蚌如果不靠牛屎鯽仔,把它的子代帶到他處,子代就會擠再一起,族群就會減少,因為河蚌移動太慢,牛屎鯽仔又變成河蚌的保姆,所以繁殖牛屎鯽仔一定要先找到河蚌,河蚌也會淨化水質,兩者而達到互惠共生。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英名:Topmouth gudgeon(Stone moroko)

學名:Pseudorasbora parva

俗名:麥穗魚尖嘴仔車拴仔

目名:鯉形目 (Order CYRPINIFORMES )
科名:鯉科 (Family Cyprinidae )
   鮈亞科Gobioninae

羅漢魚(麥穗魚、尖嘴仔、車拴仔) bc

羅漢魚體長4~6公分,最長8公分,雜食性,以水生植物、藻類、浮游動物、水生昆蟲為食,魚蝨、劍蟲的天敵,全省各地平原區之溪流.湖泊及池塘中均有,羅漢魚雄魚有護卵之習性,常在距水面較近之竹木桿或水草上產卵。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名:Chinese barb

學名:Puntius semifasciolatus

俗名:紅目(魚巴)、史尼氏小魞(魚巴)、紅目(魚代)、紅目猴、牛糞鯽仔

目名:鯉形目 (Order CYRPINIFORMES )
科名:鯉科 (Family Cyprinidae )
              魚巴亞科Barbinae

史尼氏小魞(ㄆㄚ ˊ)2006正名 23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俗稱:石斑(北部稱法)石冰仔

目名:鯉形目 (Order CYRPINIFORMES )

科名:鯉科 (Family Cyprinidae )
   魚巴亞科Barbinae

此魚體長而側扁,成魚身長可達 30 公分以上,嘴部呈鈍圓形略為突出,長有兩對鬚,幼魚體側有七條黑橫帶,隨著體型增長而漸不明顯,身體顏色則有黃綠色至灰黑,鰭末略帶橙紅色。雌魚腹部較圓,雄魚體型狹長

白天喜鑽入石縫裡,幼魚則穿棲於河岸石頭間。夜行攝食者,雜食性,主要攝食石頭上的藻類、水生昆蟲。雄、雌魚的吻部均有追星魚卵有毒,不可誤食。
分布區域以西部各河川流域為主,喜好棲息湍急水流或清澈深潭中,是台灣特有種。

如下圖:幼魚體側有七~八條黑橫帶。石賓 23

如下圖:體側有七條黑橫帶,隨著體型增長而漸不明顯。

456789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溪蝦

 

俗名:溪蝦、黑殼蝦

 

特徵:頭部大而短,略黃,尾小較黑,殼較厚,肉值甜美。

 

習性:本種喜歡棲息於小溪、石頭、水草、水中枯木、溪流的淺水區。

 

溪蝦 2345678910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鱉:是龜鱉目鱉科軟殼水生龜的統稱,又名甲魚水魚泥龜王八,共有20多種。鱉主要生活在湖泊、水庫、池塘、三角灣和流動緩慢的河裡。

特徵:鱉外形似。與其它海龜不同之處在於:骨質殼沒有周邊骨板,高紋理表層,沒有角狀外骨板以及鬆散連接的腹(腹甲)。軀幹略呈卵圓形長,鼻孔開口於端,部隆起有骨質甲。四肢粗短稍扁平,為五型,間有膜,雌體尾一般不達裙邊外緣,雄體大都伸出裙邊外。(引用維基百科的知識)

食物:鱉為水生雜食動物,喜食動物性餌料。幼鱉以水生昆蟲、水蚯蚓蝌蚪、小等為食。成鱉攝食田螺類,蛤蜊等軟體動物、魚、蝦以及動物屍體(因追不到魚),也食蔬菜、水果、雜糧等植物性飼料。(引用維基百科的知識)鱉(甲魚) 23  

文章標籤

溪釣戰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